长期 | 价值 | 责任     注册/登录

随身理财

官方微信

招商基金APP

旗下-招商财富 | 帮助中心
首页 > 理财课堂 > 投教基地 > 招夕相伴

招夕相伴|临近年末,谈谈消费领域的机会

2024-03-06


讲述投资中最朴实的道理,陪伴您一起穿越基金投资的迷雾。市场起起伏伏,我们招夕相伴

相伴第 41 期

本期作者 | 黄亮


前言:离2023年结束仅剩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回首疫情转向后的2023年,很多投资者曾期待消费将迎来超预期复苏,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随着2024年渐行渐近,经济复苏会呈现何种节奏?消费降级的受损行业能否走出泥潭?哪些行业和公司有能力穿越复苏周期而迎来更确定性的增长?本期文章亮哥就带各位来看看消费领域未来的机会。


1.消费板块的转折点

消费板块的转折是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自底部展开了显著的修复行情,这被视作管控措施优化后消费股的预期炒作阶段,随着场景全面放开,消费股反弹进入主升浪,此轮行情一直持续到了春节前。此后,消费板块的修复逻辑主要由场景恢复驱动,叠加春节期间主要消费品企业的动销均呈现大幅增长,消费复苏成为了当时很多人关注的投资机会,反弹最快的白酒指数从底部涨了近50%,不少消费股更是实现了翻倍。


然而春节过后滑落的高频数据逐渐让大家意识到这一轮经济复苏整体节奏上依然偏慢,CPI同步增长有限,且增幅呈下降趋势,7月更是跌至负增长,CPI下滑反映的是需求不足、消费不振,社零数据同比增幅一度出现3连降,二季度以来消费景气度出现了显著回落。不断走低的市场点位,更让很多投资者认为经济之后似乎还有继续向下的风险。整个消费板块除了家电外,食品饮料、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等的股价都是一路下跌。


2022-2023消费板块复盘



数据来源:wind,中证消费(000932),招商基金整理


事实上,消费行业的边际变化真如想象中那么差么?从近一段时间的经济数据中,我们能发现其实服务业的景气度正在回升。比如PMI数据中的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上升,显示服务业扩张有所加快。毕竟,市场上人们的预期总是容易产生“线性外推”,即看到好的、景气度高的数据,就认为是强复苏,而一旦数据遇冷,则认为弱修复甚至是继续衰退,其实消费复苏的方向还是一直向上的,只是过程需要时间。


对消费股的投资者而言,关注总量的意义有限,因为通常数据变化仅代表趋势方向,主要的赚钱效应取决于消费结构的分化以及可能产生的新的消费趋势中。下面,亮哥就和大家来聊聊经济方向和消费趋势这两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2.经济的复苏与结构

前面我们做了一些消费板块的复盘,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现阶段实体消费的整体表现。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理解消费最终是由收入水平支撑的,居民收入是否改善至关重要。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居民就业和收入随经济复苏获得改善。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计增速为5.9%,比同期实际GDP增速高出0.7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高于2021年同期,说明居民消费倾向也在改善。


居民消费倾向持续提升




数据来源:wind, 招商基金整理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逐步恢复,消费信心迎来改善。从今年中秋国庆消费数据看,地产后周期、网上实物消费同比表现均较强,未来国内社零增速或持续回暖。数据似乎不错,但如何解释股市当中消费板块表现相对低迷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另一个重要维度来观察,就是复苏的分化。


一个看似简单合理的逻辑是,疫情对一般收入群体的经济影响更大,因为外出务工和做生意的机会减少,而高收入群体整体受影响相对有限。当面临经济修复时,这种不平衡会带来复苏下的“K型分化”。K型分化相对比较复杂,涉及不同的人群、行业和区域。


来看一则数据,某上市银行2022年财报显示,其1000万元以上、50-1000万元、50万元以下客户的人均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0.6%、-0.8%、6.0%,即代表着财富处于两端的客户的资产在扩张,而代表着中间位置的客户资产受损。


不同资产客群人均资产规模增速




数据来源:银行财报, 招商基金整理


以上的数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消费降级,毕竟中产阶层的消费力对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我国居民固定资产占个人财富的比重较大,而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在过去几十年对消费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即房价涨了让人感觉财富快速增长,从而倾向于更强的消费偏好。而当下楼市进入调整阶段,财富效应消失后人们会选择降低消费来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以日本为例,真正对消费冲击巨大的是在房价不断下跌的1992-2002年这个阶段。


日本GDP及商业销售额增速(%)


数据来源:wind, 招商基金整理


随着房价持续上涨的时代告一段落,中产的消费习惯长期来看可能会发生变化,过去与中产消费有关的商品如可选消费或迎来变数。下面我们从消费中各个领域的表现来讨论K型分化这个主题。


3.消费的K型分化

商品消费方面,进入2023年后,相比普通消费品的整体乏力,高端消费品呈现出强劲反弹的态势。全球各大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都获得了理想的营收恢复。某头部奢侈品集团今年以来在除日本以外的其他亚洲地区营收同比增长超3成,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绝大部分增长,在各地区中增幅最大。此外,黄金的投资性消费也异常火爆,从上半年零售额增速来看,黄金饰品的增速大幅领先于其他普通类商品。


普通消费品vs高端消费品上半年营收累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 招商基金整理


不同等级乘用车的销售表现也值得关注,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售价较低的紧凑型A级车销量同比大幅下降,较2020-2022年的平均销售降幅继续扩大;而中端B级车同期的销量表现相较于2020-2022年的平均表现基本持平;在更高端的C级车方面,今年则较去年同期多增了13.5%,较2020-2022年的平均销售增速大幅提升,分化非常显著。


各等级乘用车的销量累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 招商基金整理


再来看看线下消费场所方面,不同定位的线下消费场所境遇各自不同,2022年以来,有代表性的几个城市如杭州、西安、南京等地的高端商场营收都保持了较高增长。相比之下,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商超市场则略显冷清,在A股上市的13个商超公司中,有10个在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尤其是全国布局较广的多个头部百货、超市类公司,下降尤为明显。A股中商贸零售板块今年跌幅居前,受此影响较大。


高端商场vs普通商超营收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 招商基金整理


再来看看出行方面,各星级酒店的经营情况同样也呈现K型分化特征,其典型现象是五星酒店经营向好,而三四星酒店经营面临挑战。今年以来,五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基本恢复至2013-2019年的平均水平,而三星、四星酒店的出租率较前期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同时,五星级酒店数量在2020年下滑后,目前正企稳回升,三四星酒店数量则在持续下滑中。


历年各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及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wind, 招商基金整理


最后来看看旅游市场,国内游方面,以“五一”假期为例,国内旅游人次较2019年大幅增加近4成,但人均消费却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1成,说明国内旅游市场信心依然不足。与此对照的是,跨境游的中国旅客较2020年以前更少,但人均消费更多,这背后不仅是旅游市场定位的差异,更主要的是消费趋势在疫情结束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哪些消费领域正成为刚需,哪些或被替代,是未来寻找下一个消费风口的关键。


2019和2023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次

和人均消费的变化



数据来源:wind,文化与旅游部,招商基金整理


4.未来消费板块的机会

归根结底,消费的K型分化终究还是因为大部分人调整了预期和消费习惯,趋势一旦形成,这对与普通中产消费有关的商品来说,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从另一面来看,有的行业或迎来新的机遇,从以下案例中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


在美国的经济萧条时期,曾出现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即口红的销量不跌反涨,因为口红价廉物美,可以用来代替其他较贵的化妆品。另一个解释是,人们越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越是要追求乐观的心态,比如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一些,口红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满足这一要求。“口红经济”在当下依然有效,根据今年双11期间电商平台最新数据,在热门销售类目中,个护美妆类商品热卖786亿元,占比达到8%,销售额仅次于家电、手机数码产品及服装。类似的“口红经济”还有演唱会经济、盲盒经济、低度潮饮等。


总之,能让消费者体验到惊喜和刺激,用不高的价格就能找到快乐,满足多元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些新型消费不仅能催发“上瘾”机制,还能赋予IP概念增强吸引力。


消费的增长与趋势变化客观上由收入水平来决定,其背后其实是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虽然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对未来长期消费增长有所制约,但整体消费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随着文创、休闲、新型娱乐等多元化的消费形式不断涌现,消费领域仍然具有长期的机会。投资消费股,则重在把握不同阶段经济的消费支出在不同细分领域中的表现,支出存在明显边际变化的方向更加具有投资前景。所以,投资消费既要善于观察,也要保持一定的耐心,消费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本期文章,亮哥和大家分享了临近岁末对于消费行业的一些看法和思路,希望大家在未来都能分享到消费行业长期成长的红利。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