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投资中最朴实的道理,陪伴您一起穿越基金投资的迷雾。市场起起伏伏,我们招夕相伴。
相伴第 40 期
本期作者 | 潘睿莹
春季行情概况
春季行情是属于股市中“日历效应”的一种,是指股价变化与特定日期或时间阶段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春季行情通常出现在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至次年两会之间,一般来说往年1-2月份股市出现阶段性上涨行情的机会较大。根据近12年上证指数数据显示,每年2月份指数上涨概率最高、11月份次之,背后则存在着市场对于即将召开的两会(3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的政策预期。
图:2020年-2022年上证指数单月
平均上涨概率及平均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20年至2022年
从历史经验来看,春季行情主要由政策预期、市场流动性及基本面三方面共同影响,其中政策是驱动春季行情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全年来看,2月份的上涨概率最大、平均收益较高,主要系该月份处于经济数据和业绩真空期,市场调整的压力不大;且处于两会召开前夕、政策预期较强,市场具有一定的风险偏好;同时春节后资金重回股市、银行年初集中放贷,流动性较为充裕。随着3-4月份两会召开、经济数据和年报及一季报陆续公布,市场分歧或会加大、整体收益面临回落。
但因各年存在的特殊事件及市场环境的不同,行情启动及结束的时间不一,涨跌幅也有所差异。例如,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及美联储加息升级、2020年2月新冠疫情爆发、2016年1月两次熔断、2010年1月上调准备金率,导致该年春季行情表现不佳;又如,2019年1月宣布全面降准、2012年2月降准,该年春季行情表现较为亮眼。同时,春季行情的启动时间也与上一年度行情走势相关,若3-4季度表现不佳,春季行情或提早于11-12月启动。
图:2020年-2022年上证指单月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20年至2022年,1-3月,11月-12月
春季行情板块涨跌情况
根据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近12年1-2月累计涨跌幅数据显示,春季行情中,符合政策导向、高景气和低估值类的行业表现较好,板块轮动效应明显。
例如,2011年-2013年、2022年稳增长成为春季行情的主基调,建筑、房地产、金融、有色等传统周期板块表现较好;2014年-2015年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政策聚焦点,计算机、传媒、通信等科技成长板块涨幅较高;2016年-2018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钢铁、家电、银行等周期板块重回春季行情主基调;
2019年则因上一年度的股市单边下跌,迎来市场拐点,春季行情出现普涨,非银金融迅速领涨,同时前年跌幅较高的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等成长板块反弹较大;2020年受疫情驱动线上化、双碳政策的影响,春季行情中电子、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等成长板块表现较好;2021年后疫情时代“供需失衡”,石油石化、有色、化工等周期板块涨幅较高。
图:2011年-2022年1-2月行业指数累计涨跌幅Top10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申万一级行业指数,2010-2022
是否该布局春季行情?
国内外积极因素频现,市场下行空间有限。自今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后,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政策底已显现。地产宽松、扩大消费、降息降准、化债举措、特别国债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恢复、提振市场情绪。同时,近期中美关系出现积极进展,11月份旧金山APEC会议会晤标志着中美关系回温改善,进一步推动着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及预期改善。随着政策推动经济和股市基本面回升,市场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
海外利率环境明显改善、汇率压力减轻,市场估值及流动性有望回暖。10年期美债利率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通过影响全球资产风险偏好,对风险资产进行直接或间接定价,进而影响市场估值及资金流向。随着美国10月CPI数据低于预期大幅回落,进一步强化了美联储暂缓加息预期,十年期美债利率大幅下行。而美元指数及美债利率的回落也驱动着近期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外资流入的意愿。
目前来看,虽然经济复苏进程有所反复,但三季度国内经济已有触底企稳的迹象,复苏的方向较为确定,且市场估值水平与历史相比仍处于底部区域,市场将迎来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同时,随着海外加息接近尾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下降,市场亦有望出现估值修复的行情。
图:十年期美债利率走势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230101-20231121
自今年8月以来市场连续调整,上证指数于10月下旬跌至最低点后开始小幅回升。虽然近期上证指数仍处于3000点附近动荡,但随着海外不确定因素消退、政策组合拳加速落地、国内经济基本面回暖、企业盈利企稳回升、市场流动性改善等积极因素进一步确定,并结合过往股市日历效应来看,春季行情将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