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 | 价值 | 责任     注册/登录

随身理财

官方微信

招商基金APP

旗下-招商财富 | 帮助中心
首页 > 理财课堂 > 投教基地 > 首席瞭望台

首席瞭望台|两会来临,将重点关注这些影响经济的大事

2024-03-05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两会有哪些话题值得关注?对于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等有何展望?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一线解读。


一、两会来临,您对今年的两会有哪些期待,会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首先,政府工作报告中最重要的是一系列经济指标目标的制定,包括全国经济增速目标、物价目标、失业率目标等。市场多数预计2024年全国GDP目标为增长在5%左右,CPI目标在3%左右,与往年目标基本一致。此外,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力度也需要重点关注,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体现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发力方向。还要关注是否有预算外的财政资金补充,比如万亿长期特别国债。货币政策方面,总量的基调大概率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留继续降准降息的空间,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或主要围绕五篇大文章。

 

其次,每年的两会都会在基建投资、消费、对外开放等领域做出当年发展的重要指示。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到“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投资端今年两会对重大项目、“三大工程”的表述较为重要;消费方面提出“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可以期待两会对这些领域做出的具体部署。

 

此外,还需关注两会在产业方面的布局,例如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的具体行业领域;针对重点领域改革的安排等。

 

 

二、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破浪前行,2023年全国GDP增速达5.2%。您对2024年经济增长如何预期?

 

综合宏观经济的压力和内生韧性,我们预期2024年经济增速保持稳健。一方面,2024年经济有高增诉求。一则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进促稳”,指向高质量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前提,更突出短期的目标,意在“以发展促稳定”,因此仍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二则2035远景目标或仍有难度,因此实际经济增速增长仍是必然要求。地方两会加权经济增速目标为5.3%,全国增速目标可能为5%,体现了中央对经济增长的态度。

 

另一方面,经济仍面临一些挑战,但政策有充足对冲空间。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国内“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的矛盾较为突出”,且部分省市化债、地产需求改善仍存掣肘等或带来经济回升的压力,但政策存在较大的对冲空间,可能在年内加大政策力度。此外,今年经济仍存在一定韧性,内生支撑动能包括中美共振补库、消费的内生动能正在积聚、出口与出海具有可持续性。

 

 

三、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预期,预计会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

 

从地方两会透露的信号看,今年产业方面将继续推动以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传统、新兴、未来产业并举。而科技创新就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总书记曾明确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或指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两个重要抓手。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较多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航空等;未来产业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低空经济、储能等,这些细分领域或是今年以及中长期科技创新的努力方向。

 

 

四、在扩大消费和需求方面,预期会有哪些政策方向,以及有何建议?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预期低迷,房地产销售、汽车等耐用品消费需求不振,需求端刺激消费将是今年政策重心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推动以旧换新”,重点包括数字、绿色、健康、智能家居、文娱、新能源车、电子产品等领域。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部署了“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预计今年可能迎来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具体来看,可能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和地方政府主导的方式,以汽车和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作为主体进行以旧换新。

 

同时,提升居民收入预期和边际消费倾向也至关重要。一方面,推动保交楼和保障房建设,稳定居民预期。另一方面,中长期内可设法提高居民部门收入,例如优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财政支出提高工资、分行业消费补贴等,并逐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五、财政政策历来都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抓手”,在宏观政策调节方面,您认为今年财政政策应该如何发力?

 

今年我国经济面临不确定性,财政政策或将“适度加力”,应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强化国家重大战略财力保障”,“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指向财政政策有望更加积极。考虑财政可持续性,今年可能采用增发特别国债、专项债用于资本金扩容、准财政(PSL、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手段稳定广义赤字率。当前我国中央杠杆率在国际上仍偏低,中央还有充足的加杠杆空间,中央财政必要时可配合扩需求政策适当加码。同时在收入端,可继续对科技和制造业领域进行减税降费,降低企业主体负担。值得注意的是,结合2022年增发政策性金融工具,2023年内调增赤字来看,财政有可能基于经济基本面情况,在年中加力以稳增长。

 

 

六、货币政策方面,今年初以来央行已经降准,LPR大幅降息,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如何判断?是否还有下调空间?

 

货币宽松仍有一定空间。一是经济增长的需要,今年稳地产、化债等措施需要金融体系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地产和居民预期企稳之前,融资成本仍有下行的必要性。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搭配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在今年财政适度加力的背景下,预计货币将做好配合,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二是由于物价水平低迷,去年我国实际利率呈上行趋势。当前的实际利率在我国历史上和国际间比较均属于较高区间,偏高的实际利率会造成投资和消费的收缩,不利于经济修复。若要扭转实际利率上行态势,名义利率仍需要继续下调;三是下半年美联储可能会开始降息,我国降息的制约因素有望减弱,将打开政策空间。

 

从下调空间来看,银行净息差是主要约束,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净息差为1.69%,压降的空间总体较为有限。但前期自2022年以来降存款利率、降准等提升的净息差将集中在2024年释放,且央行还有望继续降准和下调存款利率,从负债端缓解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压力。总体来看年内货币政策仍有一定调整空间,但降息幅度超预期的可能性较低。

 

 

七、2023年10月份至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经济工作会议、国常会等多次提及资本市场。您对今年全国两会提到“资本市场”有何预期?对资本市场信心恢复和健康发展,有何政策建议?

 

近期重要会议多次提及资本市场,释放了中央稳市场、稳信心的政策信号。两会有可能再次提及“资本市场”,体现政策对于资本市场发展与投资者关切的重视。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在稳市场、稳信心方面,一是要强化各行业政策取向一致性,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稳定市场预期。二是可以加大力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健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投资运作制度;三是完善上市退市制度,优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的制度安排,增强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

 

 

八、近期股市在3000点附近徘徊,股市是否已经迎来拐点?对后市怎么看?有哪些结构性机会值得期待?

 

经历过前期调整后,节后股市或处于筑底回升阶段。基本面看,1月金融数据超预期,春节消费热度提升,基本面或正在逐步修复,但持续性仍需观察;政策层面,5000亿PSL释放、降准落地、超预期降LPR落地,体现积极的稳增长政策发力;资金面结构性的问题已逐步改善,随着市场情绪回暖,后续增量资金有望提供支撑。展望后市,可能维持当前的震荡行情。两会后,随着年内经济目标和政策基调的确立,市场对政策若出现预期差可能导致市场短期调整。中期来看,仍需关注实体经济修复的情况、市场对三中全会政策预期,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善程度等。行业方面,与两会相关的“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政策利好逐步释放的央国企等主题或存在机会。


 


本资料仅为本公司与渠道、客户沟通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